Update: 2022-06-23 Post 2021-05-01

這是完整的倉頡輸入法教學。

只要順着次序去學習,就能學會倉頡輸入法。

這課程所教授的是第三代倉頡。

第三代倉頡是最多人使用的版本。微軟視窗,Google Android 安卓和蘋果等系統所內建的倉頡輸入法都支援第三代倉頡。

以下是《學倉頡》教學的目錄,學生可以順序學習。


請從以上目錄連結進入課文,學習倉頡輸入法。


以下是倉頡輸入法的簡單總結。可以給學習者大概的慨念,但不能代替課文。如想學習倉頡輸入法,請進入課文內學習,因課文內的講解較詳細。


倉頡輸入法(第三代)簡單總結:

倉頡輸入法並不困難,自學也很容易學會。

什麼是倉頡輸入法?

「倉頡輸入法」是一種以字形來拆字取碼的漢字輸入法。一個漢字最少一碼,最多五碼。能以英文鍵盤輸入漢字。倉頡的重碼少,輸入速度快。

倉頡輸入法由朱邦復先生發明。因朱老先生很早就放棄了倉頡的專利,開放給任何人免費使用。所以差不多所有中文系統都有內置倉頡輸入法。

第一代的倉頡發表於1976年,名為「形意檢字法」。原是為出版印刷業界作檢字之用,以提升出版排版的效率。

之後朱邦復不斷改良「形意檢字法」,使之能應用在中文電腦上,以解決電腦鍵盤難以輸入漢字的問題。後來「形意檢字法」改名為「倉頡輸入法」。

在發明倉頡輸入法前,世上還沒有有效率的中文漢字輸入方法。

倉頡輸入法難決了難以在電腦輸入中文的問題,所以是中文電腦發展的一大突破。

之後,倉頡輸入法還不斷有改良版本,1982年發表第三代倉頡,1985年發表第五代倉頡。

現在最多人使用的版本是第三代倉頡輸入法。

這教學所教授的是三代倉頡。

Windows 內建倉頡是三代倉頡。

Mac, iphone, Android 內建倉頡是三代倉頡 + 五代倉頡。

中文輸入法值得學習嗎?

值得,而且越早學越好。

因現在是電子通訊的年代,無論工作、生活、學習上都有需要輸入中文的時候。

即使不學倉頡輸入法,也應學會任何一款中文輸入法。

中文輸入法是一個終生有用的技能。

你只需花一次時間去學好中文輸入法,就能終生受用。

倉頡字母及輔助字形

學倉頡,先要背熟倉頡字母及輔助字形

倉頡字母一共有24個,加一個「難」鍵。共使用25鍵來輸入漢字。

每個倉頡字母對應一個英文字母。

另外有幾十個輔助字形。

輔助字形是從字母演變出來的,多半是倉頡字母的「變形」。例如旋轉、多幾劃、少幾劃等。

以下為倉頡字母及其對應的英文字母

A B C D E F G
H I J K L M N
O P Q R
廿
S T U V W Y
X

倉頡碼就是以倉頡字母來組成。每個漢字最少一個碼,最多五個碼。

以下是倉頡輔助字形

背熟「倉頡字母和輔助字形」,你已經學懂大半個倉頡輸入法了。

倉頡輔助字形表(三代倉頡)

倉頡字母及輔助字形表(三代倉頡)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
鍵盤

倉頡輸入法在設計之時便考慮到以鍵盤來輸入,所以每個倉頡字母已對應了一個英文字母。

倉頡的鍵盤指法跟英文打字一樣。具體指法請看這連結

若想打字速度快,就得記熟每個倉頡字母在鍵盤上的位置。打字時,要盡量不用看鍵盤也能打中正確的鍵,把思緒都集中在寫作的內容,專注於螢幕上,雙目不用遊走在是螢幕和鍵盤之間。

要達到不看鍵盤打字,要多練習。只要多打,大腦慢慢就會記得鍵的位置。具體練習請按此連結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
取碼順序

倉頡輸入法的「取碼順序」是「由上而下、由左而右、由外而內」。

不論分割字形或取碼均以此順序。

倉頡輸入法並不是以筆順或字義來分割字形的,而是把漢字視為圖像,以視覺來分割的。

以「」字為例。按「取碼順序」由上而下來切額和取碼。車字取碼十田十。

圖解: 「車」的倉頡碼 「三代倉頡」
 
 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取碼順序


連體字和分體字

倉頡把漢字分為連體字分體字


連體字

連體字是指筆劃交連,難以分割的字。或筆劃雖然能分開,但感覺為一個整體的字。

連體字通常由上至下取碼。

連體字最多取四碼。如多於四碼,就只需取首碼,二碼,三碼和尾碼。

」字就是「連體字」。

圖解: 「車」的倉頡碼 「三代倉頡」
 
 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
分體字

分體字是指可以分拆為「字首」和「字身」的字。

以下以「」字作為字例來講解。

字首
字身
唓的倉頡碼
 
字首
字身

字首

按照取碼順序「由上至下,由左至右,由外至內」。凡字形可縱向或橫向一次分離者,其最左側、最上方或最外部份稱做字首。

字首最多取2碼。如多於2碼,取首、尾碼。

」字的「字首」是「口」。

字身

字首以外部份,即為字身。

字身最多取3碼;如超過3碼,取首、二、尾碼。如少於三碼,全取所有碼。

毎個漢字最多取5個碼 (首2身3)。

」字的「字身」是「車」。

分割

分體字可以按以下三種方式來切割,分別是「左右形」,「上下形」和「外內形」。

「左右形」指左邊是字首,右邊是字身。例子:

「上下形」指上方是字首,下方是字身。例子:

「外內形」指外圍是字首,內裏是字身。例子:

次字首和次字身

如果「字身」還能夠分割,亦會按「左右形」,「上下形」和「外內形」來分割。

分割出來的稱為「次字首」及「次字身」。

例如:「語」字是「左右形」。字首是「言」,字身是「吾」。

字身「吾」是「上下形」。次字首是「五」,次字身是「口」

即使「字身」能分割出「次字首」及「次字身」。「字身」仍保持最多只取三個碼的規則。

「次字首」如多於2個碼,取首碼和尾碼。

「次字身」取尾碼。

圖解倉頡字首,次字首及次字身

字首
字身
語的倉頡碼
字首
次字首 只取首尾碼
次字身 取尾碼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
補充

倉頡字母以自身為代表,只取一碼。

例如: 如想輸入「竹」字,因竹是倉頡字母,只需鍵入竹即可出竹字,不用拆碼。

輔助字形獨立使用時,需分解取碼。

例如: 如想輸入「乙」字,雖乙是弓的輔助字形,但倉頡輸入法只視輔助字形為符號,當輔助字形獨立成字時,需要拆碼。如「乙」字要拆成「弓山」。

/////2022-01-23, 2022-05-18

精簡原則

精簡原則

精簡原則是用來限制碼數。

當字有多於一種拆碼組合,以碼數最少的為正確。

例子: 主

「主」字可以拆為碼數較多的「戈一十一」或較碼數較少的「卜土」。

因為有「精簡原則」,只有碼數較少的「卜土」才是「主」字的正確倉頡碼。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精簡原則

完整原則

取碼時,要優先取涵蓋筆劃較多的字形。

例子: 「夫」

「夫」字的正確取碼是「手人」,而不是「十大」。

「夫」字的首碼是「手」,因為「手」涵蓋筆劃較「十」為多。

圖解: 「夫」的倉頡碼 「三代倉頡」
 
 
 

「完整原則」的作用是避免出現一字有多組倉頡碼的情況。盡量使每個字只有一組正確的倉頡碼。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完整原則

字形特徵原則

字形特徵原則」指要保留原字形特徵。取碼時盡可能不取重疊的字形,而且字形的分割點亦盡量不在轉角處,應在直線中分割字。

例子:

「之」的正確取碼是「戈弓人」,而不是「卜竹人」。

「之」的第一碼若取「亠」形,則破壞了原來「之」的特徵,所以第一碼應取「丶」。


「九」的正確取碼是「大弓」,而不是「大山」。

「九」的尾碼是「弓」,因為要保留「⺄」(橫彎鈎)這個特徵。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字形特徵原則

部份省略原則

部份省略原則」即是字首和字身的原則,「字首取首碼及尾碼」,「字身取首碼、二碼及尾碼」,中間的碼被省略了,這就是「部份省略原則」。

無論字首或字身,當其取碼超過規定數目時,中間部份可被省略。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部份省略原則

包含省略原則

包含省略原則」是整個倉頡輸入法當中最容易錯、最難及最麻煩的部份,最好入課文內詳細學習。

當字首或字身的最後字形被三面或四面包圍,又超過限定碼數時,就要省略被包含在內的字形,只取外邊的字形作為尾碼。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包含省略原則

複合字

若干字規定為「複合字」。複合字固定只取首、尾兩碼。需背熟。

第三代倉頡輸入法共有9個複合字。

日弓 月山 竹戈 中弓 卜心
 
人土 女戈 弓中 卜口   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複合字

難字

難字」。有些字的部份形狀過於瑣碎,取碼甚為困難,以「難」鍵代替這些難取的部份。

難字碼有兩種,分別是「首難尾」 及 「首難」。

「首難尾」

鹿
竹難竹 戈難水 弓難水 戈難心
𠂔
戈難火 中難竹 口難山 廿難金
     
中難中            

「首尾」

竹難
中難 卜難 弓難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難字

特殊字

特殊字

「特殊字」是用來處理一些重叠的字形。

「特殊字」是指當「木、火、大、七(心)、戈」;這五個字形與其它字形重疊成字時,要先取「木、火、大、七(心)、戈」碼,然後才取重疊其上之字形的碼。

七(心)
木田 火手手 大弓 心山 戈大口一

請進入課文以了解更多

 特殊字

以上就是倉頡輸入法規則的濃縮版本。請讀熟教學,及反覆練習,才能好好地掌握倉頡輸入法。

目錄

倉頡速成練習


Copyrignt © 2010 -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

Responsive設計,適合手機及電腦上使用

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

《查倉頡》 倉頡字典 速成字典

www.labelroll.com

詞語